人生三不做:不做南郭先生 不做東郭先生 不做葉公先生!看完被徹底打醒! - npnt

1、不做好混的南郭先生

《韓非子》中講述了一個“濫竽充數”的故事:

齊宣王讓人吹竽給他聽,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。南郭先生請求給齊宣王吹竽,齊宣王很高興,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。

齊宣王死後,他的兒子齊閔王繼承了王位。齊閔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,南郭先生就逃跑了。

(齊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,宣王說之,廩食以數百人。宣王死,閔王立,好一一聽之,處士逃。)

沒有真才實學,隻是一味靠蒙混過關,終究會被人識破,因為真的假不了,假的真不了,可以騙得一時,騙不了一世;騙得了一人,騙不了所有人。

混或許可以讓某些人一時得逞,但絕不能長久,不是真金經不住火煉,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,小人得誌隻是短暫的,僥幸不可能永遠,不靠真才實學獲取的成就,終究要被知識日新月異、競爭激烈殘酷的現代社會所淘汰。

如果一旦“東窗事發”,好混的人必將“身敗名裂”。而有真才實學的人是經得起考驗的,即使一時失利,也還有機會,是金子總會發光的!

 

 

2、不做好心的東郭先生

明代馬中錫在他的《東田文集》中有一篇《中山狼傳》,講述了一個“東郭先生和狼”的故事:

晉國大夫趙簡子率領眾隨從到中山去打獵,射中一隻狼。狼中箭不死,落荒而逃,遇到牽著毛驢的東郭先生,驢背上馱著一口袋書。

狼向東郭先生求救,東郭先生把狼藏在驢背上的口袋里。在趙簡子追問的時候,東郭先生撒謊騙過了他。

趙簡子和隨從走遠以後,狼要求把它放出來。狼出來後要吃掉東郭先生,東郭先生苦苦哀求,連連躲避。狼和東郭先生圍著驢轉圈,後來商定找人評理,先後問過老樹、老牛,都說狼應該吃掉東郭先生。

危急中幸好來了一個手持木杖的老人,東郭先生上前求救。老人指責狼忘恩負義,狼辯解說,東郭先生把他放在袋子里,壓上書籍,故意束緊口袋,又拖延時間,很久才把它放出來,目的是想弄死它,獨得利益,所以要吃掉東郭先生。

老人表示不如按當初那樣把狼放在袋子里,讓他看看是不是束得很緊,若真的讓狼很困苦,那就應該吃掉東郭先生,狼同意了。

當狼再一次被放進袋子後,老人訓斥了東郭先生的愚蠢後,和他一起殺死了狼。

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:“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——不然就等於零。”愚蠢、自虐、是非不分、自我損害絕不是善良,善良是一種智慧,是一種強大的,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智慧力量。

要警惕那些低智商的善良,濫(爛)好心,害了自己,也害了別人的善良,實質是一種愚蠢。惡人揚刀要殺人的時候,一用力閃了腰,疼得哎呀隻叫,這個時候幫惡人捶腰推拿,就不是善良,而是愚蠢。

善良這種美好品格,實際與智慧有關,若沒有了智慧的保障,善良終究顯得過於蒼白和弱小;善良若無智慧加以護航,很容易被邪惡利用,也很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。善良隻有與智慧並存,才能相得益彰。

3、不做好龍的葉公先生

漢代劉向《新序·雜事五》中講述了一個“葉公好龍”的故事:

葉子高(葉公)先生非常喜歡龍,用鉤子畫龍,用鑿子刻龍,住處雕刻的圖案也都是龍。

天上的真龍聽說了,就從天上下來。龍頭從窗戶探進來,龍尾拖在廳堂里。葉公一見,轉身就跑,嚇得魂不附體,臉色都變了。

由此看來,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,他喜歡的是似龍非龍的東西。

(葉公子高好龍,鉤以寫龍,鑿以寫龍,屋室雕文以寫龍。於是天龍聞而下之,窺頭於牖,施尾於堂。葉公見之,棄而還走,失其魂魄,五色無主。是葉公非好龍也,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。)

在《新序》原文中,講這個“葉公好龍”寓言的子張,就是遇到了“葉公式”的人物,才講“好龍”故事的。

子張聽說魯哀公接納人才,冒著風塵霜露,不遠千里來到魯國,不想一連七天魯哀公都沒接見他,於是生氣講了這個故事後離開了。

現實生活中像葉公這樣的人也有不少,他們往往口頭上標榜的是一套,而一旦要動真格的,他們卻臨陣脫逃了;表面上或口頭上愛好、讚賞某事物,實際上並不了解,一旦真正接觸,不但並不愛好或讚賞,甚至還懼怕、反對。

如果喜歡這篇文章,或是覺得實用或有趣的話,請分享出去讓多人看看吧!

via

喜歡?給個讚吧 :)
網友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