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穀子智謀:借他人之力要借得不露痕跡。 - npnt

表面風光是虛文,控制局面是目的

凡事都要運用謀略。在對手的實力很強時,要從其意想不到的地方進攻。

真正的智者會躲開對方的鋒芒,巧於“借力”。

事情僅憑蠻力無法解決,巧妙利用一下計謀,往往不爭即勝,不戰而贏,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只要運用好謀略,就可以控制局面,無往而不勝。

鬼穀子智謀:借他人之力要借得不露痕跡

荀子曾說過:“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絕江河,是故君子性非異也,善假於物也。”

如今社會上的一些成功人士對“善假於物”的借力之道理解得最透徹,運用得極絕妙。

他們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得益於“借”。

《鬼穀子·謀篇》中有這樣一句話:“潛謀于無形,常勝於不爭不費。”

如果想要立於不敗,那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直接戰鬥挑釁,而要用曲折的計謀戰勝對手。

弱者善用權術、善借人力就可以變成強者,這就是計謀權術的運用。

借他人之手除掉對手,不需消耗自己的實力,更不會擔負任何罪名,

這種間接殺人的計謀,就叫“借刀殺人”。

借刀殺人之計屬陰謀而非陽謀。平常之時,不可不防;非常之時,不可不用。

三國時期的諸葛亮,可謂把“借”字文章做得老練精妙。

正當諸葛亮忙於出師南征之際,雍凱、高定兵分兩路偷襲蜀營,

被蜀軍殺得大敗,許多雍、高將士被蜀軍生擒活捉,諸葛亮在這些戰俘身上打開了主意。

他把雍、高部下的將士分別囚禁,然後暗地叫本部軍將撒謊傳謠說:“高定的人免死,雍凱的人盡殺。”

於是,雍凱方面的戰俘都謊稱自己是高定的部下,

諸葛亮也就佯裝糊塗,將其全部放歸。

這些人跑回雍凱部隊後,都說高定暗中背叛了雍凱,投靠了諸葛亮。

緊接著,諸葛亮又把捕獲的高定派遣的密探,故意錯認為是雍凱的部下,

並讓他給雍凱帶回去一封書信,信中密令雍凱“早早下手,休得誤事”。

內容未完結,請點擊“第2頁”繼續瀏覽。

“密探”回去把信交給高定後,他信以為真,拍案而起,

大罵雍凱是忘義之徒,決心先下手為強,率領精兵連夜偷襲雍凱營寨,

割了雍凱的腦袋,向諸葛亮獻上其首級,討好諸葛亮。

當高定提著雍凱的頭去見諸葛亮時,諸葛亮明知道他是真心誠意來投誠的,

卻謊稱高定是詐降而來,喝令左右推出斬首。

這時,急得高定在諸葛亮面前立下軍令狀:“誓擒朱褒來見丞相。”

諸葛亮佯裝給他立功贖罪以表真心投誠的機會,准予前去。

果然,高定乘朱褒不備,偷襲了朱的營寨,殺了朱褒,帶領全部叛軍投降了蜀營。

到此,諸葛亮的一連串的挑撥離間,挑起了敵軍內部的矛盾,

誘騙敵人自相殘殺,從而實現了“坐享其利”的目的。

借刀殺人的計謀主要體現在善於利用第三者的力量,

善於利用或者製造敵人內部的矛盾,達到取勝的目的。

此計謂借人之力攻擊我方之敵,我方即可穩操勝券,大大得利。

“借刀”為聰明人的謀勝之術。

“借刀”的情況大致可以分為借人力、借財物、借條件、借謀略、借媒介、借勢力幾種。

如果一個人能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,並能夠把握彼此之間進退的尺度,

在必要的時候借力發揮,利用一下各方面的力量,自然會更利於事情的進展。

“借力”,關鍵在於怎樣“借”得巧妙。

借力既有明借和暗借之分,又有誘借和強借之別。

無論哪種借法,都要講究“借”的方法和藝術,不能露出任何蛛絲馬跡。

鬼穀子說:“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,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見。”

即,智慧是用在眾人所不知道的地方,謀略用在眾人所看不見的地方。

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,如果能隱秘地運用好“借”的謀略,

因時、因地、因情制宜,那麼,你就能巧妙地借助外力,

迅速壯大自己的能量,讓自己由弱變強,步步高升。

via

喜歡?給個讚吧 :)
網友推薦